明確本節課內容
段落作用題不僅考察學生對段落內容的理解,還考察到段落與文章其他段落之間的關系以及在整篇文章結構中的作用。不僅如此,段落作用題的變式也很多。所以,段落作用題一直是很多學生閱讀理解中的難題。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段落作用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
一、題型設置
二、技法解析
1)內容角度
2)結構角度
3)手法角度
4)讀者角度
三、小結
四、實戰演練
題型設置
以下都屬于段落作用題,請大家觀察題干并找到該題型的關鍵詞。
1.文中第11段在結構上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2.第⑦段寫了什么內容?其作用是什么?
3.選文第⑧段在內容和結構上分別有什么作用?
4.第①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發現】不難看出,當題干出現“段落、結構、內容、作用、好處、妙處”時,該題型可判斷為段落作用題。
思考題:以下哪個選項是段落作用題( )
A.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B.文章以“燈如紅豆”為題目,有什么妙處?
C.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最后一段畫線句子的理解。
D.選文劃線句是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答案】A
技法解析
簡單來說,段落作用題一般需要從以下四個角度去分析,這四個角度分別為:
內容、結構、手法、讀者
接下來我將逐一進行解釋:
內容
何為“內容”?內容指的是事物內部所含的實質或意義。
段落作用內容角度一般包括故事的情節、人物的形象、作者情感等,檢驗的是我們是否讀懂本句、本段。
內容角度一般包含以下要點,具體請看下方的思維導圖:

思考題:(單選題)下列哪一項不是段落作用題分析的角度( )
A.手法
B.內容
C.結構
D.語境義
E.讀者
【答案】D
思考題:(單選題)以下哪個選項不是段落作用題內容角度包含的要點( )
A.分析人物形象
B.分析作者情感/文章主旨
C.渲染氛圍
D.承上啟下
【答案】D
結構
何為“結構”?簡單來說:結構就是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在閱讀理解中,我們談結構,其實就是談一篇文章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包括標題、句子和段落之間的關系。
段落的結構分析非常復雜,某段某句在文章的位置不同,其結構作用也不一樣。我們一般把文章大致分為三個部分:開頭(首段)、中間、結尾。下面請讓我用圖來解釋每個部分在文章中的結構作用:
1.開頭段與標題之間的關系
開篇點題、照應標題

2.開頭段與后文段落之間的關系
①總領全文

②引出下文

思考題:(多選)請分析七年級上冊第4課《雨的四季》第①自然段“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的雨,我都喜歡。她給我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钡淖饔?。( )
A.開篇點題
B.總體抒寫對雨的喜愛之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C.總領全文
D.點明全文的感情線索
E.渲染了美好的氛圍
【答案】ABCD
(多選)請分析七年級上冊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首段“想真正了解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還給這世界留下了許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人?!钡膶懛ㄓ泻魏锰?。( )
A.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B.用“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難得的好人”對下文出現的牧羊人這一形象進行高度的概括。
C.引出下文內容
D.統攝全篇內容。
【答案】BCD
3.文中某段與后文段落之間的關系
為下文……作鋪墊/埋伏筆
與下文……形成對比

4.文中中間某段與上下文段落之間的關系
承上啟下

5.某段與前文段落之間的關系
照應前文

思考題(多選)請分析七年級上冊第5課《秋天的懷念》第④自然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钡淖饔?。( )
A.承上啟下
B.照應前文
C.突出表達了“我”對母親永遠離去的無比痛苦和遺憾之情
D.與下文“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相照應。
【答案】ACD
思考題(多選)請分析七年級上冊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第②段“那是在1913年,我走進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在游人稀少的阿爾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缃?,卻一點兒生氣也沒有了?!诤翢o遮攔的高地上,風吹得人東倒西歪??耧L呼嘯著穿過破房子的縫隙,像一只饑餓的野獸發出吼叫?!钡淖饔?。( )
A.描寫阿爾卑斯山地的荒涼環境
B.照應標題
C.為下文牧羊人植樹作了鋪墊
D.與后文呈現出來的綠色、富饒、滋潤、美麗的情景形成對比
【答案】ACD
6.結尾段和前文之間的關系
總結全文

7.結尾段和開頭段之間的關系
首尾呼應

8.結尾段和標題之間的關系
照應標題

思考題:(多選)請分析第4課《雨的四季》結尾段“啊,總是美麗使人愛戀的雨??!”的作用。( )
A.照應開頭
B.抒發作者對雨的愛戀之情,突出主旨
C.總結全文
D.首尾呼應
【答案】ABCD
小結:

手法
常見手法:對比、倒敘、插敘、環境描寫……
讀者
①增強文章感染力;
②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一般在開頭段)
③言有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一般在結尾段)
段落作用答題方法思維導圖

實戰演練
【七年級語文課本第16課《貓》】第一只貓死后,“我”安慰三妹說:“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只來給你?!钡诙回垇G失后,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钡谌回埶篮?,作者又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边@三句話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①“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只來給你?!?/span>
第一句話表現了這只貓的死帶給我們的感受,雖然難過,但還不至于太傷心,也為后面第二只貓的到來做了鋪墊。
②“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span>
第二句話表示第二只貓丟失后,我們全家傷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結構上起著總結上文的作用,又為下文的被動收養流浪貓做了鋪墊。
③“自此,我家永不養貓?!?/span>
第三句話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個“永不”顯示出了作者態度的決絕,放在文章最后,既呼應了開頭,又拓展了文意,也對全文作了總結。